2023年1月6日每週投資總結|2022年交易回顧

截至2023年1月6日,投資組合累計回報率+119.55%。YTD回報率+3.57%,年複合回報率+13.8%。上週交易如下:

Tesla|買入|US$106.64|佔買入前持有股數約7.29%

上週繼續東升西降,中概科技股表現突出,阿里巴巴按週上升15%;拼多多按週上升18%;騰訊按週上升7%;被騰訊實物分派的美團股價大幅上落,但週五收市股價按週上升3%。

美股則持續下跌,在中國減價的Tesla在消息傳出後股價大幅上落,最低接近100美元,之後掉頭上升,但按週仍下跌8%。Microsoft由於傳聞動視暴雪失敗,以及有大行指其雲計算發展增速放緩,股價按週下跌6%。傳出大幅裁員18,000人的Amazon逆市上升,股價按週上升2%。Apple則繼續在低位徘徊,上週股價無大變化。

~~~~~~~~~~~~

本週專題回顧我在2022年所做的所有交易,反思做得不好的地方,供大家參考。

阿里巴巴(9988)

  • 24/1/2022|買入|HK$118.9|佔年底持股6.38%
  • 1/3/2022|買入|HK$102.5|佔年底持股6.38%
  • 15/3/2022|買入|HK$71.9|佔年底持股10.64%
  • 1/8/2022|買入|HK$89.2|佔年底持股14.89%
  • 24/10/2022|買入|HK$64.8|佔年底持股12.76%

平均買入價:HK$84.87,佔年底持股51%

國內加強行業監管,俄烏局勢、中概股退市風險、美聯儲加息預期、資金流動性缺口、內地和香港疫情等多重因素導致至2021年初起股價不斷下跌,而我也不斷分注抄底。

做得比較好的是我把握住3月和10月兩個低位時機分段買入,而做得較差的是8月初那一次。當時傳出傳聞螞蟻上市但最終被否認之後,股價輾轉下跌,而我認為股價應該不會跌低於每股90港元,所以較大注買入,結果事與願違。誰又可以預先知道市場在10月份再次因二十大人選而擔心中國經濟發展呢?我也只能在機會出現的時候再次買入。

不斷買入阿里巴巴導致另外一個問題:持股比例大幅增加。我固然看好阿里巴巴,但過到佔用資金也令我不得不放棄一些機會,也減少資金調配的靈活度。過去的成本價影響了我的判斷,必須深刻反思。

美團(3690)

  • 5/1/2022|買入|HK$202.6|佔年底持股7.32%
  • 21/2/2022|買入|HK$180|佔年底持股12.20%

平均買入價:HK$188.48,佔年底持股19.5%

年初繼續分注買入美團。在3月大跌時沒有買入美團,主要考慮美團仍未實現盈利,現金流情況較差。我覺得這樣選擇無可厚非,但是後來看當然是有點可惜了。

騰訊(0700)

  • 15/3/2022|買入|HK$299.8|佔年底持股9.68%
  • 22/9/2022|買入|HK$280|佔年底持股9.77%
  • 24/10/2022|買入|HK$219|佔年底持股9.77%

平均買入價:HK$263.22,佔年底持股26.8%

把握住了年來兩次低位買入,對此我是比較滿意的。但9月那次買入,卻做得不夠好。3月低位之後,騰訊的股價反覆向上,在6月最高升至接近每股400港元。股價隨後下跌,於是便在9月再次買入。但對比上次的買入的價格,買入價只低不到10%。當時的確是有點心急了,再等待一會會更好,即使未必能夠等到10月低位,但應該也可以將買入成本降至每股240港元至250港元左右。

拼多多(PDD)

無交易。

大家都知道我比較看好拼多多,但我卻沒有在年內低位買入。為什麼呢?主要原因還是拼多多的盈利仍不夠穩定。回頭看,3月的股價低至每股23美元,沒有把握住實在是可惜了。到了10月,低位股價為每股45美元,較3月的低位高出超過100%,這多少令猶豫了一下。10月的低位只維持了幾天,隨後股價就拾級而上。千鈞一發的機會必須要果斷把握。

理想汽車(2015)

  • 15/3/2022|買入|HK$70.1|佔年底持股6.52%
  • 24/10/2022|買入|HK$63.5|佔年底持股10.87%

平均買入價:HK$65.98,佔年底持股17.4%

在國內新能源汽車裡,我在看好的就是理想汽車,原因是他的市場定位最為清晰,差異化競爭優勢最為明顯。把握住年內兩次低位買入,將平均成本再拉低一點。

理想汽車屬於高風險投資,潛在回報大的同時,也存在全部虧損的風險,因此投入資金沒有太大。

中國電信(0728)

  • 14/9/2022|買入|HK$2.77|佔年底持股62.5%
  • 24/10/2022|買入|HK$2.76|佔年底持股37.5%

平均買入價:HK$2.77,佔年底持股100%

由於當時考慮到動用融資來買入其他股票,但投資組合內沒有收息股,所以希望能夠以股息來抵銷融資成本。

當時分析了一批收息股,發現國內營運商的基本面相對其他較為紮實,而股息率也較高,因此在三間國內營運商之中,我選取了股息率最高的中國電信。而買入後股價上升了超過15%,只是意外之喜,不在預計之內,我的目標仍然是利用股息抵銷融資成本。

比亞迪(1211)

  • 31/10/2022|買入|HK$165.4|佔年底持股7.32%

買入比亞迪之時正當恆指跌入十年低位14500點。當時沒有再考慮買入ATM,主要因為他們在組合來的佔比已經相當之大。雖然股神沽售比亞迪,但我認為比亞迪很可能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二的新能源汽車廠,問題只是他仍需要證明自己的盈利能力。而我的分析裡A點已經考慮了比亞迪無法提升利潤的情況,因此當時股價貼近A點估值,於是便買入第一注。隨後股價緩緩上升,這是後話。

京東(9618)

  • 29/4/2022|賣出|HK$253.60
  • 29/4/2022|賣出|HK$258.20

京東不在我的投資範圍之內,因此收到騰訊實物分派之後,就全數賣出。

招商銀行(3968)

  • 20/5/2022|賣出|HK$48.95

我在2017年之前就投資了招商銀行,金額不大,所以一直持有着,直到年初股價上升至每股70港元以上時,我就考慮賣出。隨後爆出田惠宇貪腐事件,股價下跌超過20%,令我無法實現利潤最大化。

我一直對於中國國旗的管理層抱有懷疑態度,既然爆發貪腐事件,即使仍未減少了,也果斷沽出。

成本價為每股23.25港元,全數沽出獲利110.54%。

快手(1024)

  • 24/6/2022|賣出|HK$87.85

只持有IPO得來的少數股票。經過兩年的觀察,我認為快手要規模化盈利是十分困難的,股價要回到每股400港元以上基本上是不可能了。所以把握年內高位全數沽出。

成本價為每股115港元,全數沽出虧損23.61%。

Tesla(TSLA)

  • 23/12/2022|買入|US$121.95|佔年底持股7.29%

很多人認為我沒有在年內高位每股300美元以上沽出部份Tesla十分可惜。從感覺上來說這多少有點兒可惜,但如果從我的角度通盤考慮的話,自買入Tesla之後,我已多次分階段沽出,現在的持股只有當初買入的43%,因此繼續持有觀察也合情合理。我仍然十分看好Tesla的發展前景,仍然相信Elon Musk能夠帶領Tesla走出低谷,所以我希望維持一定的持股比例,並選擇在低位再次買入。

雖然2021年沽出價格低於最高位,但是從投資回報角度來看,已經是相當不錯了。自2020年起沽出Tesla的回報累計超過700%。

沒有人可以準確宏觀環境會如何變化,也沒有人可以準確預測市場情緒變化。上半年時候大家還期待Tesla可以在自動駕駛和RoboTaxi等等範疇有所突破,但下半年情況逆轉,變的是宏觀環境,變的是投資者情緒,Tesla的核心競爭力並無出現重大變化。我相信當宏觀環境轉好時,Tesla的股價將會再度拾級而上。

Apple(AAPL)

  • 8/12022|賣出|US$163.32
  • 28/10/2022|賣出|US$152

Apple的業務相對比較穩健,核心競爭力強大,但經過多年發展,收入增速已經放緩至10%或以下,要靠回購來提高每股盈利。由於Apple的潛在上升空間較少,於是年內賣出部分持股,籌集資金買入其他下跌幅度較大的股票。

成本價為每股53.02美元,沽出約14.5%持股盈利約190%。(行文至此,我發現計算平均成本的方程式可能有點錯誤,正常情況下沽出不影響平均成本,但公式顯示沽出後成本反而上升了,需要花一些時間查找問題出處及修正。)

Amazon(AMZN)

  • 6/6/2022|買入|US$113.8 |佔年底持股13.79%

週次買入Amazon的虧損超過30%。從事後來看,當時可能低估了宏觀環境不佳以及零售業務成本高企對於Amazon的影響。現在公司已經採取必要措施來減省成本,相信是要將零售業務轉虧為盈,提升整體盈利。

我仍然相信Amazon的核心競爭力,特別是零售業務。在海外,同時擁有快和便宜兩個優勢的電商只有Amazon。

不過,拼多多在美國開展業務值得密切注意,Temu很可能在價格方面完全擊敗Amazon,畢竟Amazon和拼多多大部份商品都是由中國大陸出口的,而拼多多在大陸供應鏈方面已經營多時,實力或比Amazon強大。

Microsoft(MSFT)

無交易。

2021年底,我在摸着杯底講故仔節目裡面已經說, 30多倍市盈率的Microsoft可能被高估,因此預計股價可能下跌。下跌趨勢可預期,幅度卻不可預期, 我選擇了持有。

Microsoft的核心競爭力非常強大不用多說,即使在經濟環境不佳情況下,仍然積極謀求發展,包括收購動視暴雪和將Chat GPT整合到搜索引擎Bing上。雖然現階段無法確定最終結果如何,但是從這些動作可以看出,CEO Satya的野心還是非常大的。

Alphabet(GOOG)

  • 1/8/2022|賣出|US$116.1

跟蹤所長比較長時間的朋友應該知道,我不太看好Google的廣告模式,也不太看好他的雲計算發展。所以趁要籌集資金買入其他被低估的股票時,就沽出Google。

站在用戶角度看, Google的廣告模式效率是非常低的,經常給用戶推送毫不相關的廣告。這並非技術問題,而是廣告模式本質問題。再好的廣告有10%的用戶點擊已經非常好了,可是仍有90%的用戶是不需要這些廣告的。這個情況在YouTube上特別明顯。

雲計算業務是千年老三,未來或可以實現盈虧平衡,但要規模化利潤,或市佔率更進一步,則可能性非常渺小。

成本價為每股49.89美元,全部沽出盈利約133%。

Berkshire Hathaway(BRK.B)

  • 15/3/2022|賣出|US$333.45

在2020年股市因疫情大幅下挫時,巴郡就是其中一隻抄底的股票。當時買入只因為相信股神和價格足夠低,沒有在業務層面有太多考慮。事實上,巴郡的業務並非我所熟悉的科技行業,反而更多持有銀行和能源等周期性較強的行業。因此,在需要資金買入中概股時便果斷沽出。

成本價為每股177.58美元,全部沽出盈利約88%。

Beyond Meat(BYND)

  • 5/8/2022|賣出|US$37

Beyond Meat算是我最失敗的投資之一了。除了人造肉市場並未如預期般高速發展外,Beyond Meat在跨越零到一的階段時決定大肆擴張就種下了失敗的禍根。CEO的執行能力也倍受質疑,我還記得2021年他在業績發佈會上說,銷售增速大幅放緩是疫情導致的,勉強推搪過去。時間證明了這是決策失誤。我因而也果斷沽出。

買入一些尚未完全證明自己的增長型企業的風險就是可能會有全額虧損。Beyond Meat給我上了寶貴的一課,令我日後買入成長型企業更加謹慎。

成本價為每股108.88美元,全部沽出虧損約66%。

~~~~~~~~

做完2022年的交易回顧後,我了解到,在別人貪婪時果斷買入是一個確切可達致盈利的方法。另一方面,我仍然認為自己過於心急,導致某些買入時點不佳。投資需要戒急用忍,特別是在手頭上資金已不多的情況下更加需要。

在後資金氾濫的年代,市場經常過度反應。只要深入研究企業基本面,在2023年,長線投資者應該還會有很多機會可以以合理價格買入優質企業。

我們在經歷歷史上少有的經濟衰退和股市回調,這對於長線投資者來說,就是機會。

~~~~~~~~

下週內容更新計劃:

  • 小米(1810)
  • 理想汽車為何受到Tesla減價的影響較少
  • 九龍倉置業(1997)

Long-term|Stay-invested|Tech

知識蒸餾所 【文章索引】 | 知識蒸餾所 Fox Lui on Patreon

知識蒸餾所【富裕共同】投資組合 | 知識蒸餾所 Fox Lui on Patreon

知識蒸餾所 Watchlist(第二版)-加入收息股watchlist | 知識蒸餾所 Fox Lui on Patreon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