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i 或者叫B站,一開始是一個二次元文化平台,慢慢演化成為中國最大的年輕人平台,超過86%用戶是35歲或以下。年輕人代表未來,發展潛力無可限量,真的嗎?
首先,判斷一個視頻平台的發展潛力,主要看一個比較少人關注的數據:內容創作者數量。內容創作者數量越多、則平台用戶活躍度越高。
根據Bili的業績演示稿,2020年Q4Bili有190萬平均月活躍用戶為內容創作者。快手呢?超過 25%的平均月活躍用戶為內容創作者,即超過1億!也意味著什麼呢,Bili的內容比較依賴頭部的KOL創作,流量也比較集中。快手則是比較普及,讓所有用戶都有曝光的機會。抖音的內容創作者創作者比例相信更高。用戶活躍度直接影響平台的變現能力。看一下營運數據:
Bili 在2020年Q4的MAU是2.02億,DAU 5500萬。DAU/MAU比例27%,收入120億元,毛利28億元。目前市值3300億港元。
市值/MAU = 1634港元
市值/DAU = 6000港元
年收入/MAU = 59元
年收入/DAU = 218元
年毛利/MAU = 13.9元
年毛利/DAU = 5.9元
快手在2020年Q4的MAU是4.76億,DAU 2.71億。DAU/MAU比例55%,收入588億元,毛利238億元。目前市值1.2萬億港元。
市值/MAU = 2521港元
市值/DAU = 4428港元
年收入/MAU = 124元
年收入/DAU = 217元
年毛利/MAU = 50元
年毛利/DAU = 88元
Bili和快手的日均用戶使用時長差不多,都是超過80分鐘。從MAU的角度看,Bili的市值/MAU看似要比的快手便宜,但是,DAU或者總用戶使用時長才真正決定了一個平台的變現能力的重要指標。由於兩個平台的日均用戶使用時長都差不多,所以用DAU角度來對比是比較合適。
Bili的年收入/DAU是218元,和快手的217元差不多,但是盈利能力(體現在毛利/DAU上)Bili比快手差10倍以上。這主要是因為Bili的用戶相對活躍度不是非常高,所以曝光型的變現手段,如廣告帶來的收入不會非常好。未來變現、收入增長需要用更重、更加個人化的垂直變現手段,比如直播或遊戲。財務上提現的就是毛利率比較低的業務。入股心動公司(2400.HK)相信也是增強遊戲分發的能力,把有吸引力、有潛力的遊戲拿到平台分發,增加遊戲收入。Bili2020年全年的廣告收入為18億元,年廣告收入/DAU為33元。快手2020年全年的廣告收入為218億元,年廣告收入/DAU為80元。體現低用戶活躍度,低曝光型變現能力的現實。
Bili從創立到現在都從來沒有盈利過,營銷費用歷年來都超過毛利。由於以用戶活躍度不夠高,變現能力有限,盈利之日估計是遙遙無期。用戶規模方面,先有抖音快手,後有騰訊的影音號,用戶規模能否繼續快速增長是一個很大的問號。即使假設Bili能做到1億DAU,每個DAU賺到300元的收入,PS 10-15倍,那麼Bili的估值會是3600億港元到5400億港元之間。個人認為投資價值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