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聯易融科技:招股書越來越難看得懂了【舊文重溫】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很多公司都把收入名稱改得天花亂墜。聯易融科技的收入來自供應鏈金融科技解決方案的核心企業雲和金融機構雲;和來自於新興解決方案的跨境雲和中小企業信用科技解決方案。

What are they?

我看了很久看招股書都沒有看到裡面到底多少收入是根據撮合融資金額按約定費率收取的收入、有多少是自由資金借貸產生的利息收入、有多少是軟件實施收入,當中多少是一次性收入,有多少是持續收入?

一次性和非一次性收入、和利息性和非利息性收入的含義有著重大不同,我卻沒有能夠簡單直接的找到答案。

還有,很多產品是通過白牌的方式交付予客戶的。這和雲有什麼關係?

聯易融科技的解決方案使用光學字符識別(「OCR」)技術和自然語言處理 (「NLP」)技術將繁瑣、耗時的工作流程(如發票驗證)自動化,從而提升效率、 節約成本並降低誤差。

聯易融科技的AI引擎是專門針對供應鏈相關文件和數據的分析而開發的,具備行業領先的AI準確率以及交易處理能力,處理 1,000張發票用時僅需5分鐘,處理1,000頁合同文本用時僅需15分鐘。

好像很厲害?簡單來說,聯易融科技的OCR和NLP技術就等於我們用手機把發票拍照,然後後端識別發票裡面的內容而已。不是什麼新技術,這讓我很懷疑聯易融科技的區塊鏈技術的含金量到底有多高。

於2021年1月31日,聯易融科技科技的借款從2020年12月31日的35億元大增到62億元。借來的錢主要是投入於資產證券化業務,當中部分是借予客戶的過橋貸款,其餘大部分是待售的供應鏈資產。

這些核心企業的信用如何?壞帳風險有多大?這些因素決定了待售的供應鏈資產的風險程度。招股書裡沒有說這些待售的供應鏈資產什麼時候轉售出去。

Anyway,聯易融科技2020年的EBITDA為1.9億元,招股價介乎16.28港元至18.28港元,市值介乎368億港元到414億港元。一眼看上去真的是貴得很。

買不買?無論股東陣容有多豪華都不買了,因為真的沒有看懂聯易融科技的商業模式如何支撐估值。

This content is available exclusively to members of this creator's Patreon at $12 or more.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