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ap昨天發佈業績,坊間對其業績一片看好。盤後股價漲5%,目前市值約900億美元。
- 2021年Q1營收7.696億美元,去年同期4.62億美元;
- 淨虧損為2.87億美元,去年同期為3.06億美元;
- 每股虧損0.19美元,去年同期虧損0.21美元;
- 每用户平均收入為2.74美元,去年同期2.02美元。
其實 #知識蒸餾所 早在2017年8月分別在$12.75和$13.78買入並持有Snap直到2019年6月全部在$14.66賣出。在此期間,Snap的股價最高超過$20和最低低於$5。最終沒有堅持持有到現在,否則的話就可能賺取5倍的回報。
當時賣出Snap的原因是覺得他可能一直沒有可能規模化盈利。目前我還是維持這個觀點。後面再解釋,先看一下Snap的用戶數據。
Snap是年輕人的玩意,大部分是00後和Gen Z。Snap號稱群年輕人擁有超過1萬億美元的花錢能力。Snap號稱覆蓋了佔世界上超過一半的數碼廣告花費的國家中13到34歲人口的70%。目前日均活躍用戶數量(DAU)有2.8億,比起2017年Q2,我買入Snap股票的時候的1.74億DAU漲了1億DAU。
為了展示其收入增長潛力,Snap的業績演示裡刻意把自己和Twitter和Facebook的盈利能力做比較。在北美市場裡:
Snap用了9年時間做到9200萬DAU和每個用戶收入$20;
Twitter用了15年時間做到3700萬DAU和每個用戶收入$58;
Facebook用了17年時間做到1.95億DAU和每個用戶收入$213;
對比Twitter的每個用戶收入,Snap有2倍的增長空間;對比Facebook,Snap有超過10倍的增長空間。
再看Snap的收入從2017年Q2的$1.82億漲到了2021年Q1的$7.7億,翻了4倍以上。可是Snap從2017年3月上市起到現在,利潤都一直是負數。為什麼呢?
這是和Snap的平台設計有關。對比 Twitter和Facebook是用戶產生內容和廣告格式相對標準化。Snap的部分內容是自製,廣告內容相對客製化,導致於Snap的成本比較高。這也是為什麼當時Snap股價重回水面時,我做出賣出的決定。
Snap是一家年輕有活力的公司,也是少有能夠在Facebook陰影之下還能夠生存的Social Media 公司。聽說當年Facebook想收購Snap,但是被一口拒絕,所以後來抄Snap,做了AR Camera。
其實我有點後悔當年賣出了Snap。股價上漲了不少,目前不是好的買入時機。我會密切注意未來幾個季度的用戶數量、收入和盈利情況,看看是否值得再次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