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蒸餾所:2021年上半年投資總結:因為反思,所以進步 – Never time the market,耐心等待機會

和2020年上半年一樣,2021年上半年又是一個大上大落的時期。很多投資者的投資回報都在1月的時候達到高點,到了2月份農曆年過後就一夜回到解放前。知識蒸餾所也不例外,期間累積回報率曾經最高達到233.06%!但期後便回落到去年年底水平,直到6月中旬以後才有所回升。所長知道這種短時間內回報率大幅升高的情況是不可持續的,故此心情也沒有很亢奮。或許因為有了一些心理準備的緣故,所以對於其後的下跌也沒有太大的情緒落差。

通過反思上半年的操作和組合表現,所長認為自己還有一下兩點需要改善:

  • Never time the market
  • 耐心等待機會

2021年上半年組合表現:

截至2021年6月30日,知識蒸餾所投資組合累計收益率+218.2%;年初至今收益率+6.21%。複合年收益率+29.33%。

自2017年1月1日起,知識蒸餾所累計收益率比與各大指數比較如下:

納斯達克指數:+48.8%

比標準普爾500指數:+126.2%

比杜瓊斯指數:+143.6%

恆生指數:+187.2%

自2017年1月1日起,知識蒸餾所年度收益率比與各大指數比較如下:

納斯達克指數:-6.3%

比標準普爾500指數:-8.2%

比杜瓊斯指數:-6.5%

恆生指數:+0.3%

今年上半年的收益率大幅跑輸美國3大指數,只是勉強跑贏恆生指數。主要原因投資組合裡的大部分持股的表現都不佳。主要持股年初至今收益率如下:

特斯拉:-3.8%

蘋果:+5.8%

亞馬遜:+7.8%

微軟:+25.4%

騰訊:+2.2%

阿里:-8.9%

美團:+3.19%

拼多多:-32.9%

從以上列表可見,上半年的回報率大部分都是靠微軟貢獻的。微軟是一隻很「悶」的股票,其股價永遠都是慢慢上漲的,沒有其他股票那種大上大落的刺激感。話雖如此,微軟的業務卻擁有著強大的護城河和增長引擎,雲計算、協同辦公和遊戲業務的發展潛力不可低估。如果剛開始做長期投資的話,微軟會是一個不錯的起步點。

如果大家有興趣看看有關微軟基本分析的話,可以點擊以下連結:

不經不覺微軟的股價7年漲了6倍,每年接近30%

「微軟又一次交出一份令人驚喜的業績。本季度,微軟收入為417億美元,同比增長19%;營業收益為170億美元,同比增長31%;淨利潤為155億美元,同比增長44%。雖然業績很好,但是股價卻走低。股價偏軟也不是沒有理由的。微軟過去9個月的淨利潤為448億美元,加上管理層預計下季度預計淨利潤144億美元,微軟整個財年的淨利潤將會達到592億美元,同比增長約33%。按目前1.9萬億市值計算,預測市盈率32倍,屬於偏高水平。如果因為外部市場原因而下跌到210美元以下水平,那便是個理想的買入價位。」

下跌幅度最大的持股就是拼多多。自從創始人兼CEO黃崢決定徹底離開公司以後,拼多多的股價就一沉不起。除了黃崢離職以外,競爭日益激烈或許也是拼多多下跌的原因。拼多多、美團和阿里和一眾初創公司都加大了買菜業務的投入,誓要爭奪這個屬於高使用頻次的電商市場。為了爭奪買菜生鮮這個高頻電商市場,阿里連犧牲利潤也在所不惜!雖然競爭激烈,但是大家不要忘記,拼多多是在阿里的眼皮底下成立的,才6年時間一舉超越阿里成為用戶數量最多的中國電商平台!

2021年上半年交易數量在20筆左右,當中一半是買入、一半是賣出。以下是所長對上半年操作的評價和反思:

投資決策1:買入 #理想汽車 (5/10)

理想汽車是所長上半年唯一新買入的股票。第一次買入是在1月中,以$35左右買入。隨後股價越買越跌,到了2月份在以$25加倉。最後一次加倉是在3月份,以每股$20左右買入。其實在1月的時候,所長是買了2次理想汽車,價格都是$35左右。第一次買入,除了基本因素以外,主要原因還是理想汽車已經從高位的$47.7下跌了25%,所以便認為$35買入價位應該有足夠的安全邊際。第二次買入,現在回想起來就是錯誤的,當時買入主要是因為對於股價上漲有預期,覺得建立的倉位不夠大。The rest is history!如果所長更有耐心,到2月才以$25買入的話,於理想汽車的投資回報率應該超過50%!

另外,很多朋友都質疑所長為什麼要買入理想,而不買蔚來或小鵬呢?理想做的不是純電動車,是增程電動車,是過氣、被拋棄的技術。其他兩家造車新勢力無論怎麼看都要比理想強太多了。關於理想汽車的投資邏輯,所長已經說過很多次,在此不再重覆。反而想補充一下關於投資此類相對早期的科技公司的投資心態。相對早期的科技公司業務都不是太穩定,以上市之前的理想汽車為例,原來不是打算造增程電動車的,而是一款類似於五菱的、供短距離使用的小型電動車。不過因為國家政策等種種原因,CEO李想決定終止SEV項目,轉而研發增程SUV電動車。如果是理想的早期投資人,我想他們的心情一定異常沉重!由於早起投資的不確定性太大,所以不適合投資過大的資金份額到早期項目裡面去。一般的VC是很少投資超過整體資金的5%到一個項目的,原因就是風險控制。

投資於一家公司之前,一定要清楚該公司所處是在生命週期的那一個階段。越早期,不確定性就越大,如果投中了對的標的,投資回報率也是巨大的。很多時候,大家都會看到新聞說某某天使投資人在某一個項目裡收穫1000倍,甚至是10000倍的投資回報。伴隨著高回報的,就是大量失敗的、血本無歸的項目。這也是為什麼所長在思前想後之後,決定不投資生物科技股,也不投資生物科技ETF,包括契媽 Cathie Wood 的ARKG。

投資決策2:清倉Facebook、賣出大部分Google (1/10

Google和Facebook是自去年開始便決定減持的。今年2月以$2030再減持部份Google到佔整體組合不足2%,並在在3月在$272到$289之間清倉Facebook。從現在看來,這兩個決定無疑是錯誤的。錯誤不是因為賣出以後價格上漲而引起的,而是因為賣出的決定是依據錯誤的邏輯而作出的。

所長一直以來主觀認為新冠病毒會導致經濟衰退,而經濟衰退就會影響大品牌的廣告投入。大品牌的廣告投入減少就必然影響Google和Facebook的收入。結果,經濟有沒有衰退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Google和Facebook的業績非但沒有衰退,而且比以前更加的增長迅猛!

所長就曾經在「2021年2月5日投資組合回顧:累計回報233.06% – You Only Live Once」寫下對於賣出Google的反思,放在今天,依然適用!

關於Google業績的逆思考

平時有注意知識蒸餾所Facebook的朋友們都知道,一直以來所長都想減持Google。主要原因就是不看好其廣告業務表現。早在Q1的電話會裏,Google的CFO就提到一下這一點:「廣告預算和經濟大環境相關。」但是,他卻拒絕評論廣告收入的未來發展方向。到了Q4,廣告業務的增長,搜尋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7%,YouTube收入同比增長46%。和所長預期的有很大出入。電話會提到增長是由新廣告格式、更廣的廣告主群體所帶來的。所長認為,Google的廣告客戶群裏可能發生的變化,大型品牌廣告主廣告預算可能在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中小企業廣告預算的增加。另外,大家有用Youtube的話應該體會到,片頭的5秒廣告從1條增加到2條,同時也加入了10秒格式,所以,Youtube收入增長應該是來自廣告庫存增加,單價變化不可而知。

減持想法的底層邏輯便是不看好經濟前景。與所長對未來經濟發展是保守偏樂觀的看法相違背。樂觀的情況是如果美國政府救援方案操作合適、加上量化寬鬆的持續效果和及時控制住疫情讓實體經濟迅速恢復,那麼經濟增的有可能在2021年實現V型反彈。到時候Google的廣告收入可能不降反升。

由於過早減持Tesla和騰訊,和去年4月因為「主觀」的認為經濟前景不樂觀而減持部分核心持股所帶來的血的教訓,所長選擇繼續持有Google一段時間,直到看到以上對Google業務判斷真的發生了,再減持都不遲。另一方面,不要因為自己對宏觀經濟發展的推斷來做投資決定的。Do not time the market。這是認知問題,是為逆思考。

投資決策3:賣出 #奈飛(8/10)

在1月以$574賣出部份持股,然後在3月份以$537賣出餘下部份,完全清倉奈飛。從2020年中開始便慢慢不看好奈飛的發展潛力了。主要是當時很多影業巨頭,包括迪士尼、HBO和APPLE都相繼推出流媒體服務。由於競爭加劇,奈飛很難通過加價來提升利潤率。另外,奈飛的內容有相當一部分是其他影業巨頭的授權,隨著巨頭的角色從供應商轉變成為競爭對手,奈飛要拿到影片授權的難度將會越來越大、或者代價越來越高。在這個情況下,奈飛的自製節目時候足以維持對用戶的吸引力呢?

投資決策4:買入拼多多、美團、阿里和騰訊(6/10)

拼多多是在3月底以$125首次加倉的,在5月以$115第二次加倉。美團則在3月底以$280開始加倉的,一直加到5月初的$248結束。阿里和騰訊都是在5月加倉的,買入價分別是$202和$581。加倉拼多多、美團、阿里和騰訊的主要原因是想平衡中美兩國企業的持股比例。按目前市值計算,中國企業和美國企業的比例是3:7。

加倉美團也是犯了同樣的錯誤:太心急!

投資決策5:清倉中國平安、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和廣南集團(7/10)

從2月份開始便陸續清倉組合裡的非核心持股,包括2月以$96.1清空中國平安,3月以$5.29清空工商銀行和以$6.54清空建設銀行。這些股票大部分都是增長潛力低下的,不符合知識蒸餾所的投資理念的。銀行股當中,有朋友問為什麼只留下招商銀行?因為招商銀行是國內這麼多銀行之中最靈活、最互聯網化和最以客戶為中心的。另外有朋友問,為什麼不繼續持有中國平安呢?所長的回答是,第一保險業務艱澀難懂、第二保險是一個效率低下的行業,看看為了獲取保單保險公司願意付出多少佣金就知道了。

寫在最後:

因為寫這篇半年結文章,所長重新看了一遍2020年投資回顧。感受頗深。好的一方面是自己的思維如出一轍,現在的投資邏輯和當時的投資邏輯還是抱持相當一致。另外一方面,則覺得少了一些變化,有點墨守成規。如果目標是5年後投資翻倍,那麼今天應該做什麼呢?陷入沉思中。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