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2021年3月5日,知識蒸餾所投資組合累計回報191.94%;年初至今回報率-2.56%。月初至今回報率-3.06%。這週操作如下:
- 買入理想汽車,成本$21.14, 倉位增加116.7%,平均成本$25.87, 目前倉位佔股票組合3.44%
- 賣出舊貨工商銀行和廣南(集團)
這週科技和新經濟股的急跌,讓很多個人投資者慌張地拋售了手中的股票,美股週五戲劇性的Deep V單日轉向,更刺痛了無數人的脆弱的心靈。
其實投資是一場自我心理博奕。如何在所有人都質疑你的時候,堅持自己的觀點?答案是確立投資理念。這一點契媽Cathie Wood做了完美的示範,ARKK全面擁抱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並認為在不久的將來,傳統行業如能源和金融服務將會被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著名的S型曲線就是完美地闡述著這觀點。
科技創新和科技在市場滲透率會重複地呈現一致性的S型曲線。 科技創新在初始階段的發展是緩慢的,其後科技日趨成熟而發展加快。當創新科技滿足市場需求時,創新科技會很快淘汰舊有科技。創新是不連續的,著名的例子是「更快的馬」:
100多年前,福特公司的創始人亨利·福特先生到處跑去問客戶:「您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更好的交通工具?」幾乎所有人的答案都是:「我要一匹更快的馬」。很多人聽到這個答案,於是立馬跑到馬場去選馬配種,以滿足客戶的需求。但是福特先生卻沒有立馬往馬場跑,而是接著往下問。
福特:「你為什麼需要一匹更快的馬?」
客戶:「因為可以跑得更快!」
福特:「你為什麼需要跑得更快?」
客戶:「因為這樣我就可以更早的到達目的地。」
福特:「所以,你要一匹更快的馬的真正用意是?」
客戶:「用更短的時間、更快地到達目的地!」
汽車發展成為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可是,亨利·福特先生並不是養馬的,也不會養馬。
近代一點例子還有很多,舉兩個比較近期的例子:
- 移動電腦裝置:做成智能電話的公司不是BlackBerry或Nokia,也不是已經用電腦軟件統治世界的Microsoft,而是Apple。
- 雲計算:開拓雲計算萬億市場的不是賣企業大型電腦的IBM,也不是企業軟件的Orcale,而是在網上賣書的Amazon。
從以上例子說明,真正能夠達成指數性成長的只有兩類公司,一類是在以新科技試圖搶佔舊有市場的公司,另一類是擁有自我顛覆能力的公司。在知識蒸餾所投資組合裡,前一種公司的代表有Beyond Meat和理想汽車,後一種的有Apple、Amazon和Microsoft。
金融市場的波動不會改變破壞性創新科技的發展,也不會減慢傳統行業被創造性破壞的速度。
當確立了自己的投資理念時,市場價格波動其實不可怕。
擁抱不確定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