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才吃香還是通才吃香? Range

Range by David Epstein

一直以來,社會都比較敬仰專業人士,並從小便開始培育。我們常會聽到為人父母的說:『明仔,你好好讀書,大個一定要成為一個醫生!』。可是我們卻很少聽到父母說:『明仔,你除左讀書之外,一定要睇多啲YouTube,大個左之後一定要成為一個會拍片既律師!』。不過,近年來以成為專業人士為人生目標的想法引起了不少反對聲音,認為什麼都懂一點的所謂通才會在未來更吃香!

Range 跨能致勝

前陣子讀了一本書就是探討這個問題。英文書名叫:Range: How Generalists Triumph in a Specialised World。中文書名翻譯為:跨能致勝:顛覆一萬小時打造天才的迷思,最適用於AI世代的成功法。說實話,中文標題更能夠清晰表達書中觀點。

老虎活士和費達拿的成功之路 – 10000小時達到巔峰之路

書中說到,老虎活士自小10個月大便開始學習打哥爾夫球;費達拿自小對多項運動有興趣。雖然母親是網球教練,但是他母親卻沒有克意自小便陪育他成為網球員。相反,費達拿到了10多歲才專注於發展網球。最終兩人都分別在各自領達成巔峰成就。由此說明,要在某一個專業領域成為高手,10000小時訓練未必是必經之路,反而多方面學習同樣可以成為高手。

AI是專才的第一個強大對手

AI會取代人類的工作不是今天才有的話題。因為AI對同一範疇的學習比人類都要快和準確。比如翻譯,Google Translate 的準確度可達90%,比一般翻譯員的準確度和穩定度更高。所以,有專家便斷言,在未來大部分的專業工作會被AI取代。

未來是跨能致勝

從歷史看來,人類的工重都是不斷迭代的。在工業革命時期,大量人手工作便被機器取代。在人工智能時期,大量憑藉經驗的專注度高的工作可能也會被AI取代。雖然我們無法預知未來,但是,跨界學識、擁有更開闊的知識面,或許會比成為專才更能夠令人適應AI世代。

關注知識蒸餾所Facebook專頁獲得更多關於價值投資和終身學習的資訊。

發表迴響